星期三, 3月 15, 2006

星塵是啥?答案揭曉

洛杉磯時報十三日訊
太空總署「星塵號」探測船蒐集到的彗星塵粒,經過初步分析,意外發現在高溫下形成的微小礦物碎片,而不只有科學家預期的較簡單塵粒。
礦物質只在原始星球四周星雲的高溫環境才會形成,顯示這些星塵或是在太陽形成過程中製造出來,並噴散到太陽系最外圍,或是在其他星系形成,飄過浩瀚宇宙來到太陽系。
華盛頓大學的主要星塵研究員布朗利(Don Brownlee)說:「我們發現了火和冰。我們在太陽系最寒冷的地方,發現在極度高溫形成的物質樣本。」
他說,藉著測量這些礦物質的同位素組成,研究人員最後將能夠確定它們的來源。
耗資兩億元的「星塵號」在1999年2月發射升空,五年後從近距離飛過Wild 2彗星,兩者最接近時只相隔147哩。「星塵號」伸出網球拍狀的機械臂,從彗星的尾巴蒐集星塵。
加州噴射推進實驗室調查作業副主管鄒哲(Peter Tsou)說,這些氣凝膠裝滿了微粒子,顯示任務圓滿成功,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只探究了132個氣凝膠中的六個。
他說,有20多種星塵粒子肉眼可見,還可以看到其他微粒留下的痕跡。大多數星塵進入氣凝膠時都留下很大的入口,可能顯示星塵中一些不穩定物質碰到氣凝膠時發生爆炸,隨著粒子的能量消減,洞口逐漸縮小。
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調查人員左倫斯基(Michael Zolen-sky)說,大部分粒子比人髮還細小得多,其中有像玻璃的物質、像橄欖石的晶體,以及鎂、橄欖石和硫化物等各種微量元素。 【2006/03/14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