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6, 2006

新聞中的科學》電流→液晶偏轉→畫素明暗

台北訊
「TFT-LCD」經常出現在報紙。不只產業新聞,三C新聞也常提到哪家LCD電視大降價;翻到股市新聞,分析師說今年TFT族群最熱門。
到底什麼是TFT-LCD?
TFT-LCD全文為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play「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此項技術發明於1960年,經過不斷改良,到1991年才成功商業化,開始應用在筆記型電腦面板,現在電腦螢幕、電視,都已廣泛使用TFT-LCD技術。
TFT-LCD要如何點亮?簡單的說,TFT-LCD面板可視為兩片玻璃基板中間夾著一層液晶,上層的玻璃基板是與彩色濾光片、下層的玻璃則有電晶體鑲嵌於上。當電流通過電晶體產生電場變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轉,就會改變光線的偏極性,再利用偏光片決定畫素明暗狀態。
此外,上層玻璃因與彩色濾光片貼合,形成每個畫素各包含紅、藍、綠三顏色,這些發出紅藍綠色彩的畫素,便構成了面板上的影像。
要完成TFT-LCD面板,需要經過三項「製程」。第一段製程稱為Ar-ray。製程前半與半導體製程相似,不同的是將薄膜電晶體製作於玻璃上,而非矽晶圓上。第二段製程稱Cell,是以前段Array的玻璃為基板,與彩色濾光片的玻璃基板結合,並在兩片玻璃基板間灌入液晶。
最後一段稱為模組組裝製程,是將Cell製程後的玻璃與其他如背光板、電路、外框等多種零組件組裝的生產作業。台灣五家面板廠多已將最後一段製程移到大陸,最後組裝完成的面板,才來到家電廠或電子廠,進行最後加工,製成市面上常見的液晶電視機,或液晶螢幕。 【2006/04/26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