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許多國中生都很討厭理化課,但學者發現,若讓國中生多動手做有趣的理化實驗,那他們對學習環境的喜好程度、對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成就,都會顯著提升,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則會減少。
中山大學教育所教授洪瑞兒在國科會支持下,邀請花蓮地區28位單親家庭國二學生,每周六參加課外科學營,主要是做有趣的實驗,為期一年。
洪瑞兒指出,其中有24位學生,對科學的態度改變,本來認為「科學沒有用」、「念科學只是為了考試」,但在活動後,才知道「原來科學很實用」、「生活用品還可以自己製造、操作呢」,甚至有人以後想參加科展。
洪瑞兒表示,28位中有20位,科學成就明顯進步,而且在升上國三、科學營結束後,仍可維持高成就,還帶動其他科目一起進步,這就是「帶著走的能力」;其中8人進步幅度更是驚人,好幾位去年考上花中、花女,都是從前被認為不可能的。
參加學生也都很喜歡這種「自己動手做」的學習環境,洪瑞兒說,有學生告訴她,每周最期待的事,就是星期六一大早去參加科學營,起床都不用媽媽叫。
這種科學營也改變了學生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洪瑞兒指出,28位中的27位,都說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改觀,因為許多女生在實驗中表現優秀,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大為提高,男生則打破「女生不會做實驗」的印象。
洪瑞兒說,當初選擇單親家庭子女,是因為這些學生特別缺乏父親或母親課業及財力支援,較容易在自然科學表現不佳,導致自尊心低落,其他弱勢學生也容易遇到相同問題,需要較多關注。
【2007/03/30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