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5, 2008

動植物抗寒》葉片組邊界層 助樹木控溫



2008/12/24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邱瓊玉】
動物可以用堆積脂脂、厚毛皮來抗寒,不能動的植物面臨溫度變化,又是如何因應?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與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鹿兒陽說,對樹木而言,太陽輻射是主要的熱能來源,陽光強的時候,葉子會怕過熱,過熱就會產生破壞,會出現不同的反應來散熱。鹿兒陽說,第一個就是「蒸散作用」,利用樹葉上的氣孔排出水蒸氣,熱量用於把水分加熱,變成水蒸氣散出,等於排出了熱量。

而有些樹木則會有不同的生理構造,避免過熱,例如樹葉表面會有蠟質、或絨毛,用來反射陽光。

鹿兒陽說,若陽光以90度垂直照在葉子上會最熱,有些樹木會改變葉子的角度,例如葉子長成豎起來,避免陽光直射;而有些樹葉在很熱時會下垂,就是樹木的調節溫度機制。
她指出,當葉子受到太陽照射開始加溫時,葉子表面的溫度會高於四周的溫度,葉子散發的熱能會加溫葉子表面氣體,形成「邊界層」(Boundary Layer)。有風時,邊界層也會被風吹走,是很好散熱方法。鹿兒陽說,這種散熱稱為「傳導與對流」。

當天氣冷時又該怎麼辦呢?鹿兒陽說,溫度低的狀況下,但太陽直射還是會帶來基本的能量,仍有加溫的作用。

她說,一般葉面愈大,邊界層比較不容易被帶走;葉子愈細小就愈容易被帶走,這時有些樹木的葉子會傾向長成一簇簇,密密的擠在一起,冷風會從表面吹過去,較難吹到裡面,熱量就不太容易被帶走,研究者觀察發現,這些樹葉附近的溫度,會比周圍高10度,可說有「空調」效果。

天氣冷的地方,闊葉樹大部分葉子會掉光,這時樹木進入休眠期。樹皮可以保謢樹幹和樹枝,而明年準備抽芽生長或開花的地方,則有鱗片狀的結構保護,稱為「芽鱗」,保護這些來年春天要「生產」的地方,若凍傷了,生長狀況不好,枝葉不夠健康,就會影響來年的光合作用。

不只天氣冷樹木會休眠,只要天氣太過嚴苛,樹木都會休眠。鹿兒陽說,葉子張開氣孔散熱的同時,水分會隨之蒸散,樹葉都會取一個平衡狀態,不會因為散熱而散失太多水分,影響生長;但若天氣太乾、太冷,樹木無法取得平衡時,乾脆就休眠,葉子也會跟著掉光。

葉子生長期 維持恆溫21.4度

樹木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糖類,最後形成木材的結構,這個過程有氧的參與,不少研究者分析纖維素中的氧同位素比率,主要是氧同位素18及16的比率,推估樹木生長時周圍環境的溫度。

國外有科學家利用氧同位素比率建立過去的氣候資料時,假設樹木的葉子溫度應該與周圍空氣的溫度差不多,但今年六月「自然(NATURE)」期刊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從亞熱帶到寒帶針葉林間,葉子都維持在攝氏21.4度(±2.2度),打破過去許多科學家的認知。

台灣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鹿兒陽說,21.4度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佳溫度,這項研究採集了北美洲跨越緯度50度的39種樹木樣本,分析纖維素中氧同位素18和氧同位素的比率,發現樹木在生長季時,即使外界溫度很低,葉子都能維持在21.4度上下。

為什麼可以從氧同位素比率看出溫度的變化?鹿兒陽解釋,野外的樹木吸收的水分多來自於降雨或降雪,這些降水到了地面,成為土壤水,水中的氧同位素會有一個比率,呈現當時環境的溫度。

樹根部吸收的水,輸送到葉子進行光合作用,這時樹葉受溫度的影響,產生蒸散作用,也就是水分從葉子的氣孔中蒸發跑掉,跑掉的水是比較輕的水,也就是氧同位素16的水,這時氧18的比率變高,已經跟表土水的比率不同。

研究發現,在緯度高的地區,當溫度降低時,樹木纖維素中的氧同位素18的比率,比環境中水分高更多,顯示降水時氧同位素的比率,經葉子蒸散作用影響的程度,比原先想像為高。

鹿兒陽指出,對於許多利用樹木纖維素中氧同位素,建立過去氣候資料的相關研究而言,這個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啟發,至少在推估時,可以考慮葉子在生長期保持恆溫的影響,能有更精確的估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