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25, 2013

天文解析/古柏帶、歐特雲 彗星的老家

天文解析/古柏帶、歐特雲 彗星的老家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皓嬿】為什麼有些彗星像梁祝,幾千幾萬年來不斷和太陽系中心十八相送,有些彗星卻像刺秦王的荊軻,壯士一去不復返?要解開這個問題,得從彗星從何而來談起。
一般而言,彗星分成中短周期和長周期兩種。以200年為分界,周期在200年以下為中短周期彗星,周期在200年以上則是長周期彗星;一去不回的彗星周期可視為無限大,因此也在長周期一族中。
彗星是太陽形成太陽系和行星、衛星之後的殘餘物質,如果把彗星想像成建築垃圾的話,理論上中短周期彗星的故鄉,是海王星外圍類似甜甜圈的盤狀垃圾場-「古柏帶」。
而長周期彗星的故鄉則包覆整個太陽系,它是距離太陽相當遙遠的球狀垃圾場-「歐特雲」。
古柏帶是以此假說的提出人之一,荷蘭天文學家傑拉德.古柏的名字命名。古柏帶距離太陽系中心約30AU到55AU遠(1AU為1天文單位,約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致平行黃道面(可大略類比為各行星的軌道面);之前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就是古柏帶的成員,而中短周期彗星大多從此來。
另一位荷蘭天文學家楊.亨德理克.歐特則提出歐特雲的概念。他認為歐特雲是一坨距離太陽系中心5到10萬AU,遠遠包圍著太陽系的球殼;當中含有幾千億甚至幾兆顆的冰凍碎塊,受到太陽引力擾動,碎塊被拉入太陽系,變成長周期彗星。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說,從古柏帶來的中短周期彗星,大抵來說相當規矩,和黃道面的夾角約在40度上下,公轉的方向也大多和眾行星相同,鳥瞰太陽系時為逆時針轉,軌道則是橢圓形。
台北市立天文館的助理研究員洪景川舉例,周期為76年的哈雷彗星、造成獅子座流星雨且周期為33.22年的坦波.塔特彗星,都是中短周期的彗星,皆可能從古柏帶誕生。
另一族群長周期彗星可不那麼安分。
從歐特雲來的它們方向混亂,有的從下往上穿過太陽系中心,角度和黃道面幾乎垂直,有的公轉方向和眾行星們相反,更不用說一堆軌道呈拋物線或雙曲線,和太陽只有一面之緣的非周期「荊軻彗星」,或是軌道是極狹長的橢圓,讓太陽苦等百年、千年的長周期「薛平貴彗星」了。
陳文屏說,這些長周期彗星可能是太陽系形成時,被甩出去的碎片,因為逃跑得不夠快,又被太陽抓回來,繞個圈再甩出去。
他說,今年底的「準世紀大彗星」艾森、上個世紀末曾造成信徒集體自殺的海爾-波普彗星都屬此類。
比較特別的是,也有安分規矩但只來一次非周期彗星,那就是台灣鹿林天文台於2007年發現、第一顆由台灣命名的鹿林彗星。
鹿林彗星的軌道,和黃道面大致平行。不過,其運行方向和其他行星相反,仍讓它「裝乖破了功」。


全文網址: 天文解析/古柏帶、歐特雲 彗星的老家 - 新聞中的科學 - 線上學習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87100#ixzz2oQg0y2rx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