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25, 2013

無風不起浪? 強風不一定有大浪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但這話只對了一半。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教授胡健驊分析,風是浪構成的主因。海面的水分子受風能帶動,在原地上下翻滾,後浪將動能傳給前浪,形成我們看見的海浪。
浪雖因風而起,但科學家觀察,每一道波浪的組成卻相當複雜。在同一地點觀浪,有時是當下的風吹浪,有時是外海傳進來的湧浪,有時甚至兩者交會,組成起更大的波浪。
學理上,每道海浪都是一平滑曲線,波峰與波谷的距離即為「波高」,兩波谷的距離則為「波長」。
一般海邊的短浪,週期約5至6秒,但颱風引起的浪,週期約10秒。
胡健驊表示,「平滑曲線」只是平均觀測值,平滑曲線其實高低起伏,沒有固定規律。
胡健驊說,受「吹風延時」及「吹風距離」交互擾動,海浪也隨之變化萬千。吹風延時指的是風在海面上吹了多久。若風只吹1小時,不足以構成大浪,但只要颳風3天以上,海面不斷累積風的能量,就會造成不間斷的波浪。此外,吹風距離指的是風所及的海面範圍,若風吹範圍長達數十公里,整片海域都會被風帶動。
他形容,風若是火車頭,波浪就是車廂。微風徐徐時,原本10節車廂僅1個火車頭帶領,耗神費力;但當東北季風來臨,大範圍、長時間的鋒面賦予每節車廂各一個火車頭,海浪不僅速度變快,能量也增強,「不必花太多力氣,浪就跑得很快」。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副教授董東璟則說,強風不一定會引發大浪,比如恆春的落山風,雖然風強但範圍小,不足以帶動浪,僅在海面留下「漣漪」。
離島澎湖冬天也有強烈的東北季風,但波浪不如台灣本島的基隆、東北角。
原因是台灣海峽地形影響,北邊東海的波浪被阻斷,「吹風距離」變短,造就澎湖風大,浪卻相對較小。


全文網址: 海洋波浪/無風不起浪? 強風不一定有大浪 - 新聞中的科學 - 線上學習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89118#ixzz2oQgShOXU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