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17, 2006

科學家:彗星是宇宙時間囊

編譯陳世欽/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十五日報導,科學家認為,彗星可能含有太陽系四十六億年前形成後,至今不曾改變的物質。史畢哲太空望遠鏡蒐集的資料證實,彗星的確含有科學家預期的多種成分,有些成分卻令人意外。
去年七月,美國「深層撞擊號」太空船向「坦普爾一號」彗星釋出一枚重三百七十二公斤的探測器,撞擊彗星表面後激起塵埃、氣體與冰,史畢哲太空望遠鏡以紅外線光譜儀記錄壯觀的撞擊過程。分析結果顯示,「坦普爾一號」的成分包括黏土、碳酸鹽、碳氫化合物。
科學家認為,彗星有如宇宙的時間囊,含有太陽系形成至今,始終不曾改變的原始成分,而且可能曾為地球帶來孕育生命所必需的化學成分。這次「星塵號」太空船帶回彗星樣本,讓科學家得以直接分析彗星成分,獲得更多有關太陽系形成及地球孕育生命過程的線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李希表示,彗星所含的碳酸鹽與黏土引起科學家的高度興趣,因為這是探討早期太陽系特性的寶貴線索。這些物質只能在液態水中形成。換言之,如果彗星的內核成分保持相對原始的狀態,早期的太陽系必是不斷劇烈攪動的團塊,使構成行星的單位不斷混合。 【2006/01/16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