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
高聳挺拔的鐵灰色高柱和不時緩緩轉動的三扇槳葉,在苗栗縣竹南、後龍的海岸線一字排開,讓原本荒涼的景致變得十分壯觀;這排170公尺、相當於57層樓高的大風機,不僅是北部海岸的醒目地標,也是台灣首座啟用的大型民營風力發電廠。25座風機不停轉動,一天為電廠業者的荷包吹進250萬元,看不見的「綠金」前景無可限量。
風力資源 我排世界第三
這座由德商英華威公司設置的風力電廠,在取得經濟部能源局核准後開始「放電」,目前總裝置容量規模為亞洲第一。除了在國內和亞洲拿下雙料冠軍,這座風力電廠最大的驕傲,在於發電時完全不產生二氧化碳(CO2),象徵台灣正式跨入再生能源時代。
在巨大的風機下,數不清有多少對新人曾在此留下永恆的甜蜜回憶,遊客為了捕捉以藍天、彩霞為背景的風機英姿,謀殺的底片更無法計算。
風機葉片每轉動一下,地底下的輸電線路就把發出來的電力,送到台電公司的電力系統,將來賣給台電的每一度電代價2元,扣除1.8元成本,電廠所屬的德商英華威公司可獲利2毛。
「以現有電價計算,9到10年就能回收,電價漲愈高,回收速度更快!」英華威副總經理王雲怡肯定地說,一座風機可用20年,前半段是回收期,後半段是獲利期,目前風力電廠的投資報酬率約8到10%,未來電價看漲,利潤可期,是全球公認的明星產業。目前包括台塑、東元、日商新豐等國內外重量級企業集團,個個摩拳擦掌,伺機搶食這塊大餅。
四面環海的台灣,風、水資源都不錯,很有條件搭這班再生能源產業的「順風車」。
據統計,台灣西海岸的風力資源世界排名第三,每年平均有效風力發電時間有2500小時,是丹麥、德國等風電高度發展國家的1.7倍(平均有效發電1500小時),「這座無形的綠色金礦荒廢這麼久,實在可惜!」王雲怡說。
綠色觀光 風車陣是賣點
善用風力發電,真的可以為台灣吹出一片美好前景。以英華威公司的苗栗風力電廠為例,一座風機的裝置容量是2000千瓦(KW),等於800戶住家一天的用電量,25座風機就可以讓20000戶住家的城鎮免於限電危機。
風電的環境效益更是令人推崇。目前利用石油、核能、燃煤、水力等方式發電,平均一度電產生0.69公斤的CO2,「風力發電是零CO2排放!」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說,潔淨無汙染的風電,已成為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企業的消費時尚,在商品和服務上,愈來愈多企業會註明使用多少百分比的風電等綠色再生能源,以表明其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
撇開環保,風電廠巨大高聳、綿延而立的「風車陣」,意外創造了觀光效益。在中國,看風機還要收門票;歐洲甚至利用風機舉行登高、攀爬甚至高空彈跳等活動;美國加州沙漠地區的風車陣,更在好萊塢電影入鏡。
風電技術領先的丹麥,早已出現以風電廠為行銷賣點的「綠色觀光」行程,除了帶遊客參觀風電廠(wind parks),一些旅館和露營地更設置風力發電機,提供房客和露營者所需用電,藉此行銷旅館和綠色能源,雙效合一。據官方統計,自1980年至今,丹麥的觀光業成長了50%,其中有不少比率是風力公園的貢獻。
周邊地價 會因風車升高
美國官方資助的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風電廠周邊土地不但沒有跌價,反而有快速拉抬效果。澳洲許多風電廠的遊客,每年都有數萬人次,南澳的民間旅遊聯盟和官方的旅遊委員會,甚至聯手催生更多風電廠,既能發電又可發展觀光。國內則有澎湖中屯的四座風機,已被旅行社列為澎湖之旅的必遊景點。
反觀台灣,西海岸許多因超抽地下水而價值大貶的海水倒灌、地層下陷土地,在風電廠業者眼中,反而是寶貝。 【2006/04/19 民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