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綜合五日外電報導】2007.03.07 04:13 am
以德州農工大學華裔教授張仁義(譯音)為首的一個小組,研究氣象衛星資料後發現,近廿年來中國大陸和印度燒煤產生的大氣汙染,導致北太平洋海域的風暴增加,可能進一步影響了整個北半球的氣候。
張仁義等人的研究報告刊登在六日出版的「國立科學院彙報」上。他們比較一九八四到一九九四年和一九九五到二○○五年間的氣象衛星觀測資料之後發現,中國和印度燃燒煤炭排放大量微粒進入大氣,微粒增多導致北太平洋地區的深對流雲(deep convective clouds)在廿年內增加二到五成,從而使該地區熱帶風暴增加。
張仁義等人指出,太平洋風暴路徑(Pacific storm track)在全球大氣的循環中扮演關鍵角色,此氣候模式的變化會產生巨大影響。該報告說:「太平洋冬季風暴的增強對氣候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太平洋風暴路徑的增強也可能影響全球的一般(大氣)循環。」
該報告還說,太平洋風暴路徑的變化似乎與海水溫度、聖嬰等其他氣象條件無關,電腦摹擬顯示此一變化與亞洲大氣汙染密切相關。
氣象衛星的長期觀測資料顯示,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燃燒了大量的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由硫、煤灰組成的微粒進入大氣。季風將這些微粒帶到北太平洋上空,引起太平洋海域風暴模式的變化。
張仁義教授說:「這種汙染直接影響我們的氣候。太平洋風暴路徑是導致我們氣候變化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毫無疑問,人類的活動正在改變世界的氣候。」
該研究首次提出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人類的汙染引起太平洋海域風暴模式的變化。張教授指出,太平洋風暴又把亞洲的汙染微粒帶到加拿大、美國和整個美洲地區的西海岸,最終散播到全世界。
張教授還警告說,如果微粒集中到極地上空,會導致極地氣溫上升,凍冰融化,全球海面上升。
【2007/03/07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