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4, 2009

地震推估》一公尺岩芯 蘊含百年氣候


2009/01/14 【聯合報╱本報記者楊正敏】

台灣大學地質系副教授沈川洲說,珊瑚是研究古環境變遷的好材料,跟它的生長與成分有關,珊瑚就像是記錄大自然歷史的光碟片。
珊瑚由碳酸鈣組成,主要生長在攝氏18到30度間,深度僅十幾公尺的淺海中,遍布在南北緯30度內的溫、熱帶海洋。
沈川洲說,珊瑚可以提供連續數百年間細微的氣候紀錄,彌補監測儀器的不足,並提供高解析度的中低緯度氣候與環境資料。
團塊狀的微孔珊瑚是古氣候學家最喜歡的一種,在墾丁和綠島附近的海域都可以見到,每年可以生長一公分以上。在適當的條件下,單一群體的珊瑚蟲可藉無性生殖不斷繁衍,發育三、四百年後,大小可以接近一層樓高。
科學家要潛入海中鑽取珊瑚岩芯,經清洗再用微切割技術,以厚度僅0.13公厘的薄片取樣,每個小標本厚度可能小於一公厘,相當於二到四周珊瑚生長時間。
一公尺的岩芯標本,平均可提供百年的氣候資料。沈川洲說,綠島海域12公尺高,世界上最大的現生單一微孔珊瑚群體「大香菇」,可能已經記錄了周遭海域一千年以上的點點滴滴。
沈川洲說,珊瑚骨骼中一些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可以提供海洋表面水溫的資料,例如海水溫度每升高攝氏一度,會造成正在成長的骨骼中的鍶元素減少0.8%,鎂元素增加3%,鈾元素減少5%,珊瑚就像一支天然的溫度計,只要分析骨骼中的相關元素含量,就可以推知過去的海水溫度。也可以拿來研究聖嬰-反聖嬰周期和冬夏季風變化等氣候模式。
不只是溫度,珊瑚還可以記錄海面高度變化、海嘯、地震,甚至是環境汙染。
沈川洲說,像墾丁附近的珊瑚,就能看出附近海域是否因為核三廠設置及運轉而有溫度變化,;利用國家公園內的珊瑚也能進行東北季風、黑潮擺盪等現象的探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