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5, 2011

看似恐怖…電擊讓壞心變好心

2011/09/12 【聯合報╱記者 詹建富】


臺北醫學大學曾有一名學生於打球時突然發生休克意外,所幸事發地點離醫院很近,緊急送醫後,醫師為他施行CPR(心肺復甦術),電擊40多次並裝上葉克膜急救,讓原本臨床上被認定猝死的他,幸運脫離死神魔掌。
急診室內常可見到醫師在對患者進行緊急急救時大喊:「準備電擊!Clear!(離手!)」接著醫師手持兩個像電熨斗般的電擊器,塗上潤滑凝膠,對準病患胸骨右側及左側肋骨下緣部位電擊,受電極的病人瞬間身體會往上彈。

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室主任蔡維謀指出,醫師在電擊急救病患前,必須先確定沒有人接觸或碰觸病患,所以會大喊「Clear」,因為如果正常人遭受電擊,會嚴重干擾其正常的心臟節律之電流訊號傳導,反而可能造成心臟麻痺甚至猝死。

相反地,如果心臟病患者因心律不整或心室顫動,亦即若發生心跳不規則或無效搏動時,即時施予適當電擊處理,就像對心律按下重新設定開關,讓原本紊亂的心臟搏動,重新回到同步動作的狀態;這就好比對一列走得歪七扭八的隊伍,重新施發號令「立定!」「齊步走!」一樣。施予電擊後若心臟還是亂跳,就需重複電擊,有時候甚至需電擊達30~40次。

值得一提的是,新聞或戲劇裡常看到,明明病患心電圖都已呈一直線了,家屬還哭求醫師趕快進行電擊以恢復患者心跳,其實這是錯誤的。蔡維謀強調,對於心跳已完全停止的人,想要靠電擊挽救其性命是難以回天的。

臺北新光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心臟就像是汽車的引擎,是我們動力的來源,而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就如同幫浦般工作,維持血液的循環。正常人是以每分鐘 60~100下的速率,平穩而有節奏地心臟節律,透過血液循環供應人體所需的氧氣和養分。

這個連續性的心臟收縮與舒張動作,是由心臟的電傳導所驅動。至於推動心臟跳動的「發動機」,是由位於右心房的竇房結開始,一旦產生電訊號,就會引發心房收縮,把血液幫浦進入心室。同時,這樣的電生理連鎖反應,會把訊號傳導到心房與心室中間的房室結,其功能就像由臺北南下的列車,經由臺中「轉運站」,再傳送訊號到左右兩側的心室,讓心室也跟著收縮。

因此,正常的心音是包括一長而低的第一心音及隨後一較短較高的第二心音,中間約隔0.08~0.2秒,此即為心房與心室在跳動時的時間差。而心電圖的原理,就是透過心臟收縮和舒張運動所產生的弱電流,經由安置在手腳上的電極(人體是導電體),轉移到電流計,再將心臟跳動之電傳導波形的大小、頻率、振幅和和記錄在紙帶上。

臺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教授黃瑞仁說,有時心臟電活動的傳導會有「短路」,也就是沒有按照原先穩定的方式傳遞,竇房結可能太快送出訊號,或送出額外的訊號,或多產生一條路徑,偶爾也可能是訊號在某個心臟腔室內產生迴旋。

例如,最常見的心房顫動,就是因心房內不同部位產生不協調的放電,使得心臟跳動過快;另一種心室頻脈,是心臟內有不正常的電傳導路徑,造成心臟快速跳動,最終常演變成心室纖維性顫動;另外,造成心律變慢的則有房室傳導障礙及竇房結病變,如同心臟的發動機和轉運站鬧罷工,有可能造成心跳變慢或甚至停止。

醫學專家形容,心臟是人類的忠僕,它全年無休,平均一天大約跳動10萬次,當你活到70歲時,心臟大約為你跳動25億次,因此千萬要善待我們的心臟。



全文網址: 看似恐怖…電擊讓壞心變好心 - 新聞中的科學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41867#ixzz1XziWQ5Ud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