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3, 2008

氫燃解謎》薄薄一片膜…點燃汽車電力


2008/07/09
【聯合報╱本報記者 郭錦萍、楊正敏】
目前車用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核心為質子交換膜,是一片薄薄的氟碳聚合物,是電極外,還可防止氫燃料與氧混合,隔膜表面的觸媒使氫原子上的電子游離,即產生電力,供應燃料電池汽車動力。

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表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將五成五的能量轉化為功輸出;內燃機效率則為三成左右。

元智大學機械系教授鐘國濱說,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運轉度較低,但要能降低成本,廣泛運用,則要靠隔膜技術改良。

他指出,目前膜材成本占電池的四成,若能降低膜厚由50微米(μm)降至25μm,甚至在膜中以其他強化材質填充,則膜材成本可降至只占20%甚至是10%。膜厚降低更可縮短氫質子傳距離,性能也會大幅提升。

目前燃料電池泛用的氟系高分子塑膠材料,要在適當的濕度環境操作,溫度要在80℃以下,導致產物水排除不易,燃料中雜質對電極的毒化,使電化學反應速率不佳。鐘國濱說,如果高溫操作,就又會使環境濕度低,大幅降低氫質子的導性。

他指出,本田的FCX氫燃料電池車採用的碳氫系高分子塑膠料料材膜,就可在低濕或無濕環境操作。

鐘國濱說,隔膜上還鍍了一層觸媒,目前多使用鉑和碳粉,成本占電池的三成到四成。鉑就是白金,可以把氫分解成二個電子,兩個質子,催化氫燃料中的化學能轉電能,碳粉則極大化白金利用率。

他指出,觸媒活性要很高,作用完之後就功成身退,「有點黏,又不會太黏」,不會介入成為「第三者」。也有人嘗試用銀、鎳當催化劑,但有些作用完後不離開,不是理想的觸媒。

長時間操作後,白金和碳粉會分別因雜質吸附與氧化腐蝕而有性能衰退的老化現象。

沒有留言: